龟混养,这是我们养龟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操作,也是为了节省空间。但时不时出现咬尾巴的现象,不得不说,我们国龟的品种,确实喜欢咬尾。真的是因为饿了吗,就咬尾巴?
其实,饥饿只是表面原因,更深层的真相是——性格和领地意识才是关键!
为什么乌龟总爱咬尾巴? 我们还是得先知道它们的喜好才是。
领地意识作祟。公龟尤其明显,它们会通过攻击(咬尾巴、脚趾)来宣示主权,甚至误把同伴的尾巴当作“入侵者”。想想,也只有脚趾, 和尾巴是裸露在壳外的,比较好攻击,其实头部也会受到攻击的。
发情期躁动。公龟在发情期会变得更具攻击性,不仅仅是公龟之间有“战斗”,母龟也可能因躲避骚扰而受伤。
环境压力。空间狭小、缺少躲避处会加剧紧张感,乌龟因无处可逃而爆发冲突。
展开剩余62%混养避雷指南!
选龟原则。如果需要多只龟一起饲养的,优先选择母龟(性格更温和);避免混养不同品种(如巴西龟vs草龟vs鳄龟,攻击性差异大的品种谨慎处理);体型差异大的龟必须分缸,以大欺小哪里都适用!
当然,这个与龟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有关系。温柔的个体,即使是鳄龟都可以很温柔不咬同伴不咬人。性格差的,就算是草龟也得给你留下个咬痕。相对来说,公龟更具有好斗性。
还有一种情况就是。龟自身有腐皮或者伤口,会有腥味出现,引起其他同伴的攻击,这也是受伤的龟最好隔离的原因。你会发现,原本尾尖被咬断的龟,如果不及时隔离等伤口好,会被一直攻击,直到没有尾巴了。
环境优化:扩大空间:水体表面积至少是龟背甲总和的5倍;增设躲避:沉木、水草、瓦片都能减少正面冲突;分散喂食:多投喂点避免争抢,饥饿不是咬尾的借口!
不过,很多情况下正是因为没有饲养空间,我们才一起混养的,再扩大空间恐怕难,只能增加躲避了。
紧急处理:一旦发现咬尾,立刻隔离伤龟!伤口感染可能致命,涂碘伏后干养观察。
冷知识:有些龟天生是“暴脾气”。比如鳄龟、鹰嘴龟,单独养才是王道!而草龟、花龟,黄喉等性格温和的品种,混养成功率更高。当然,像蛋龟这样尾巴短的龟,也不怎么咬尾,根本咬不到。咬脚趾倒是会发生。
混养成功=选对龟+大空间+勤观察!你家龟缸是否也遇到过“暴力事件”?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吧!
发布于:福建省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